查看原文
其他

农经好文章|前沿研究|REStat 有好种子为啥不用?关于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行为经济学研究

崔潇濛 农经好文章 2022-12-31

图片来源:www.chinadaily.com.cn


【前沿研究】分享近几年农业、资源、环境、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我们将重点介绍文章的研究主题和结论及其在理论或实证方面的创新。


Time to Change What to Sow: Risk Preferences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Decisions of Cotton Farmers in China.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3, 95(4): 1386-1403.

 

Elaine M. Liu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毋庸置疑。然而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们经常发现新技术出现后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被广泛采用。如果没有这一滞后效应,社会福利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本文聚焦我国Bt 抗虫棉的推广过程,并结合实验经济学的手段研究了为什么很多农户等了将近10年才开始使用Bt 抗虫棉种子。

 

我国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t 抗虫棉在90年代初完成研发,90年代末开始陆续在安徽、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开展商业化种植。相比传统种植的棉花,Bt 抗虫棉具有很强的优势。黄季焜等人在2002年的一份研究中指出,尽管Bt 抗虫棉的前期成本略高,但使用Bt 抗虫棉所降低的农药投入与劳动成本可以将总生产成本降低28%。作者认为,考虑到Bt 抗虫棉的巨大优势,从经济角度出发,拒绝立即使用新种子的行为是非理性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定与农户的风险偏好有关。

 

对个体风险偏好的研究通常基于预期效用(expected utility)的研究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对风险偏好的衡量取决于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而个体的效用函数曲率(curvature)仅取决于风险厌恶这一个参数。作者认为,仅以此为基础描述来农户行为是不完备的。相比之下,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也称前景理论)能更全面地描述农户的风险偏好。在展望理论的框架下,效用函数的形态不仅由风险厌恶决定,同时还受到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和非线性概率权重(nonlinear probability weighting)的影响。其中,损失厌恶单独描述了个体对损失的敏感程度,也即意味着多失去1元钱所损失的效用可以和多获得1元钱所增加的效用不同。非线性概率权重则描述了个体在内心放大小概率事件实际概率的倾向。

 

为了实际描述农户个体的风险偏好特征,作者基于Tanaka, Camerer, and Nguyen (2009) 设计了一个田野试验(field experiment),并借此估计出了描述个体风险偏好的三个参数:风险厌恶、损失厌恶、和非线性概率权重。以此为基础,作者分析了个体风险偏好如何影响其对待新技术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越强的农户,采用Bt 抗虫棉的时间越晚,这是因为他们更担心换种子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农户倾向于主观放大小概率事件实际概率,则其采用新种子的时间更早。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里的“小概率事件”主要是指未来出现严重虫害的概率,因此这类农户为了避免这种小概率极端虫害的发生“宁愿”早些尝试更能抗虫的新种子。

 

本文的结果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一方面,受限于教育程度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农户对新技术潜在风险的认识可能远大于新技术的实际风险,这需要用更好的宣传手段来消除信息不充分带来的风险误判。另一方面,鼓励农户参与农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新技术的潜在风险,从而帮助新技术的推广。


拓展阅读:

本文田野实验的设计思路基于一篇2009年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上的文章,由Tomomi Tanaka,Colin Camerer,和Quang Nguyen 三位学者合著。文章题目为:Poverty, Politics, and Preferences: Field Experiments and Survey Data from Vietnam.


关键词:技术采用,风险偏好,转基因,棉花,中国


版权说明:未经书面许可,本公众号刊发的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转载事宜请联系:

arepapers@163.com。


“农经好文章”关注农经领域(包括农业、资源、环境和发展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成果,精选并编译新近发表在各大顶级期刊上的前沿文章,同时分享海外应用经济系博士生课程推荐阅读的经典文献。搜寻账号:arepapers,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蓝字查看论文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